很多情况下,不是开票人的意愿,而是需求方的不合理要求,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对方说能开办公用品我就买,也就开了。
编码开票后,有「聪明人」说我发票打印成办公用品满足客户,我编码如实选嘛,反正编码不在发票上体现,这样税务从电子底账也看不出来我有问题,我购进的也是笔的编码,出去也是笔的编码。
这么想就是错了。
全要素采集,关键字匹配,你会发现,你现在从税控系统开的发票在增值税查询平台一输入,任何信息都有,包括中文。这就是全要素采集。你发票如果出现了办公用品、手续费、咨询费、福利费、代理费、劳保费、食品凡是这些笼统不清的都是重点风险比对,分分钟给你监控,重点推送解释,所以,你别自作聪明了!老实开票!
编码中只有一个含了办公用品的名称,但是你要看看它的范围,不要扩大范围哦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工作要求,自2016年5月1日起,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简称新系统)的纳税人,应使用新系统选择相应的编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
纳税人通过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每一张发票在网络通畅情况下都是实时上传的。所有开票信息都汇总到国家税务总局大数据发票库中,然后再分发到各省市税务局,形成发票电子底账供税务机关进行分析判断。网络提高了效率,纳税人头天开具发票,第二天被可能被通知编码不对作废重开。
税务局很快就导出一大堆编码异常推送,这不奇怪,你要相信肯定不是手工一个个给你判断的,也是借助系统,进行关键字匹配,系统根据你输入的品名进行关键字匹配,推送一个最符合的编码,然后和你选择的编码进行再次匹配,出现一个匹配度,匹配度过低的,对不起,就会推送出来给你核实了!!!
编码很多,纳税人经常会选不正确,商贸企业上下游编码也可能选择的不一致,这样很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商贸流通企业建议和上游销售企业沟通,尽量选择正确的一致的编码!
为什么特别是商贸行业呢?因为没有加工组装,出现进项和开票编码不一致就很异常!
纳税人选择开票品名时,要根据开票系统中《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和编码》和应税行为的具体情况,准确理解税收政策,合理运用职业判断,正确实现品名和编码的匹配。同时也可以利用开票系统的匹配度功能进行辅助核查「注意很多地方没有这个功能,具体问软件公司」
纳税人销售了一台风扇,风扇名称是小编牌工业挂扇,开票人员在系统增加编码,输入商品名称小编牌工业挂扇,然后选择17%税率,编码选了一大圈,实在太多了,很容易看蒙圈,然后突然看到风扇两字,就像捡到救命稻草,立马选上,顺利开出。
第二天,就被请作废重开,这是为什么啊?因为你选的是家用风扇,应该选工业风扇。编码不一样。
纳税人卖苹果,以前粗放的开具,正常点的开水果一批,当然很多都不正常,都是单位买福利,有开办公用品的,有开食品,有开劳保的,五花八门。现在不行了。你再不按实际发生开,小心被抓典型。
那我怎么开?还是开水果?也不行,你看看编码。
很多人觉得自己很聪明,你税务局不是提编码比对吗?我销售笔的,上游开给我是笔,我编码也选笔,你编码不是不体现在发票上吗?我为了迎合客户,我还是打办公用品品名,但是我编码选笔的编码。
你这是自作聪明,全要素采集,关键字匹配,你发票出现了办公用品、手续费、咨询费、福利费、代理费、劳保费、食品,凡是这些笼统不清的都是重点风险比对,分分钟给你监控,重点推送解释,所以,你别自作聪明了!老实开票!
还是按照编码表来看,用餐饮来举例,看看编码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第十一条,纳税人不选择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与编码的,属于发票栏目填写不全,主管税务机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处理,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并公开处罚情况。
逾期不更正的,视为恶意选择编码。纳税人恶意选择编码的,属于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主管税务机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处理,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